上一篇才提到,市場在殺估值的時候,或許可以成為投資人進場的好機會,重點是,股價多低才是合理估值呢?
這個問題似乎沒有標準答案,所謂估值就是人人心中各有一把尺,就好像同一個包包,有人覺得售價3萬可以接受,而有人則覺得3千都太貴。買賣股票也是一樣的道理。
然而,投資人也並非全然沒有參考依據。「財報」就如同一家企業的健康報告,學會分析財報、觀察市場趨勢,可謂是邁向理性投資的人的第一步。
近來高估值、高成長和虧損企業股價走低,引爆大規模拋售,且連帶拖累今年才掛牌上市的科技企業。根據 CNBC 統計,今年上市的 55 家美國科技企業中,除了格芯 (GlobalFoundries, 格羅方德) 之外,其餘均自高點回落逾 20%,墜入熊市。
更慘的是,這 55 家企業當中,有 23 家的企業市值已隨著股價自高點回落而蒸發一半以上,包含備受散戶喜愛的網路券商 Robinhood(HOOD-US),以及線上法律諮詢平台 LegalZoom(LZ-US)。
截至周一 (6 日) 收盤,Robinhood 已自 8 月初的高點暴跌 74%,LegalZoom 自 7 月頂峰挫跌 58%。
按上市方式來看,今年透過直接上市的 Roblox(RBLX-US)、Coinbase(COIN-US) 以及 Squarespace(SQSP-US) 等公司,均自高點下跌 20%-50%,透過 SPAC 上市的科企也面臨暴跌窘境,社群媒體 Nextdoor(KIND-US) 自 11 月的高點下滑 47%,金融科技新創 SoFi(SOFI-US) 也在過去 10 個月內跌了 44%。
過去 3 周以來,追蹤上市新股的 Renaissance IPO ETF 也跌了 18%,自 2 月高點下滑 26%,該指數的最大成分股包含莫德納 (MRNA-US)、Uber(UBER-US)、Snowflake(SNOW-US) 和 Zoom(ZM-US)。
上述不乏筆者從掛牌上市開始就密切關注的股票,整個IPO熱潮從2020年延燒到2021年,許多新創公司的估值根本高得不合理 (對我來說啦) 其中確實有前景看好的產業,也有不錯的產品或服務,但價格是一大考量。買賣股票如同轉手貿易一般,進價成本決定了交易的成功率,成本越低,脫手的機率越高。
如今這些「科技新貴」們的股價被打了3折到8折不等,是否趁此時撿便宜,就看他們有沒有符合您心中的估值了。
在可能升息的情況下,高盛分析師在 11 月 19 日報告中提到,投資經理人應關注「目前獲利能力較高的成長型股票」,並避開完全著重長期成長預期的快速成長公司。
高盛分析師寫道:「我們的建議是,避開價值完全看重長期成長預期的快速成長公司,因為這類公司更容易遭受升息或營收遜色的風險衝擊。」
「相比之下,目前獲利能力較高的成長股,持續期較短,因此對升息的曝險程度較低。」
其中一些被點名高獲利能力、營收成長預期快速的科技股包括:Palantir (PLTR-US)、Zoom (ZM-US)、臉書母公司 Meta (FB-US) 以及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GOOG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