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風險報告出爐,不到兩成專家對前景感到樂觀

世界經濟論壇 (WEF) 本週二 (11 日) 公布的 2022 年「全球風險報告」顯示,產官學專家整體而言看淡經濟前景,僅一成看好全球經濟將在三年內加速,對前景樂觀者也只占六分之一,而 10 年內面臨的最大威脅將是氣候變遷。

2022 年「全球風險報告」訪調將近 1000 名產官學界領袖,11% 受訪者預估未來三年內經濟加速成長,其中不含中國的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將落後先進國家。

WEF 每年定期在瑞士達沃斯舉辦年會,並在年會登場前夕發布報告,但上個月受到疫情影響,將 2022 年年會延後舉辦。

報告中把氣候變遷列為頭號威脅,並描述社會凝聚力檢弱、生計危機、心理健康惡化等,都是疫情爆發以來惡化最快的風險。

協助編纂報告的蘇黎世保險集團風險長 Peter Giger 說:「未能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可能使全球經濟萎縮六分之一,而各國在 COP26 許下的承諾,仍不足以達到 (把升溫幅度控制在) 攝氏 1.5 度以內的目標。」

WEF 也在報告中列出四大新興風險,分別是網路安全、氣候轉型失敗、移民危機、太空競賽

政治風險顧問機構歐亞集團 (Eurasia Group) 本月稍早也列出 2022 年重大風險,該機構警告,中國和美國日益著重自身利益,降低他們在全球的領導力和因應挑戰的能力,而糟糕的數位治理、俄羅斯挑釁、伊朗核武緊張升高等都帶來風險。

進入 2022 年,全球市場仍聚焦在 2021 年尚未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疫情、通膨與供應鏈的後續發展,皆與聯準會的利率決策息息相關。以下聚焦幾大關鍵:

目前全球經濟週期處於哪個階段?

以美國與歐洲來說,復甦成長最快的階段已經過去,但以亞洲來說,復甦卻仍在加速。美國的經濟雖會持續擴張,但仍要解決勞工短缺等供應方面的限制;而在 2021 年走緩的中國經濟,其增長動能卻會在 2022 年上半年開始走穩。

相對於商品在 2021 年的強進復甦,我們預計 2022 年全球增長的動力,將由歐、美轉向亞洲與個別的新興市場、或是服務業的回溫

中國可能發生哪些變化?

當前中國的決策者,比較著眼於長期的經濟挑戰,例如環境永續、人口紅利降低、高科技產業的自給自足與金融穩定,所以中國政府也已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措施,包括減碳、教育改革、緊縮房地產市場、科技業的反壟斷和信貸調控等。

從長遠來看,這些政策或有助於中國重新調整經濟模式並提高成長潛力,但當局政策也必須在長期的可持續性、以及短期的穩定性之間取得平衡。所以在 2022 年,投資人應在主動式管理的策略下,精選可以獲得大量政策支持的產業進行佈局,如減碳和新能源、科技硬體的自給自足等。

各國央行的立場是否會同步轉鷹?

相較於聯準會近日才釋出的鷹派訊號,拉丁美洲與部分中東歐早已進入緊縮週期,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央行也已紛紛結束量化寬鬆,但歐洲與日本的央行卻保持相對觀望,而中國人行更有可能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或其他措施替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可見 2022 年全球央行的政策並不一致。

更多精選文章